重建管鲍分金台 打造阜阳文化名片

阜阳很多人都知道东岳庙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,在颍州路电业局南的路边竖有一个“古刹東嶽廟譲薹”(2013年颍州路大修时改为 “东岳禅寺”)的牌子,上面写有阜阳市政府一九八零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公布的“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”字样。从此巷往东走约50米,就是东岳庙,庙前有个“分金台”。 此台在八十年代初还在,位置就在老啤酒厂院内。当年,我从六安调回阜阳 ,在熟悉家乡情况时,曾到当年的啤酒厂院内,见到有个7~8米见方、2米左右高的土堆。我问门卫:“这厂内留个土堆干吗?” 那个50多岁的门卫很认真地说:“这你都不知道,那是古代管鲍分金台!”在以后很长的日子里,此事一直深深地印象在我的脑海里。我原在单位搞技术管理,后被安排做文史工作。经过多年文史积累,逐渐知道了分金台的来历。据《阜阳县志.艺文志》记载:“相让堂城东二里,有分金台,东岳庙前洪园内,旧志相传管鲍分金处。”相传,楚庄王因纳谏而“解层台、罢兵役”,为七十二贤人筑相让堂,以示让百姓安居乐业。“分金台”就建在相让堂前,后为东岳庙所在地。按照我市著名文史老专家司洪贤先生所说:“阜阳在周朝时为胡子国,到了春秋时期商业已经比较发达。颍上人管仲、鲍叔牙经常合伙在胡城经商赚得金钱就在城内的一个高台分红利。这一高台,后人称之为‘分金台’,遗址在今阜阳市电业大楼东边顺昌啤酒厂院内的原东岳庙附近。”管鲍分金故事及他们做出的“九合诸侯、一匡天下”的伟业,一直被后人所赞美和敬仰。两千多年来,“管鲍分金”、“管鲍之交”、“鲍叔牙让贤”,一直被传为佳话。后来,管鲍两人弃商投军,到了齐国。两人先后做了齐国上卿,他们从政四十年,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。后人为纪念他们,在他们的老家为这两位先哲建“分金台”进行纪念,是符合历史的。现在,这处遗址深藏阜城东岳庙小巷之中,是我们阜阳的一处重要文化遗址。在当前大力提倡文化建设的环境下,进行重建,很有必要,其理由如下:


首先,管鲍长期经商共同形成的“思利及人”和谐思想影响深远。管鲍二人同为颍上老乡,生活在265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。管仲,名夷吾(公元前723—公元前645年),少时常与鲍叔牙(约公元前723或前716—前644)游,鲍知其贤。


管仲少时丧父,家有老母,生活贫苦,使他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。为维持生计,管仲于公元前708年,与好友鲍叔牙合伙一起在胡城等地经商。他们在共同经商中,足迹遍及中原各国。鲍叔牙家里较管仲富裕,在经商赚得钱分利时,管仲首先提出让给鲍叔牙多些,鲍叔牙说:“我家比你家富裕,一定多分些给你”。如此,每次分红总是多让财利给管仲,故留下“管鲍分金”的美谈。管仲之所以能相齐成霸,与好友鲍叔牙的知才善荐分不开。鲍叔牙是一个品格高尚、知人之明和自知之明的人。他为人忠厚,胸怀坦荡,知人善荐。他与管仲合伙经商,总是多让财利给管仲。俩人投军打仗,鲍叔牙总是冲在前面,退在后面。两人后来到了齐国,管仲辅佐公子纠,鲍叔牙辅佐公子白。为争夺权位,管仲曾伏击公子白,以箭伤之。公子白即位后,管仲逃亡国外。鲍叔牙亲自将管仲接回齐国,并再三向齐桓公推荐,终于说服了齐桓公并拜管仲为相,使其才华充分展现,成就卓著。齐桓公三十七年,﹙公元前649年﹚,管仲病重,荐举隰朋接任相位。势利小人易牙进馋,鲍叔牙哈哈大笑说:“管仲为国家而不讲私情,这正是我当初推荐他的缘故﹗”隰朋为相,不久去世。在齐桓公和群臣坚请之下,鲍叔牙才继任相位。这充分体现出鲍叔牙是一个品格高尚、有知人之明和自知之明的人。他始终以国家为重,严于克己、宽于待人、豁达大度、知人让贤、无私荐才的名相,堪称为人楷模。


其次,管鲍之交高山仰止的朋友互信,造就了他们朴实纯真品格。管仲的人生道路很坎坷。他外出做过工,当过小商贩,干过养马等杂役。他曾三次当兵;他还三次做官,都不顺利;他后来又做公子纠的傅(老师)。他的事业不顺总被鲍叔牙理解。管仲之所以能相齐成霸,是与鲍叔牙的知才善荐分不开的。管仲的赤胆忠心和大智大勇总被鲍叔牙认可。这造就了他们积极入世、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以及无穷尽的创造精神。管子一生都在践行“不羞于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”的信条,始终为治国大事谋虑。管仲晚年曾感动地说:“我与鲍叔牙经商而多取财利,他不认为我贪心;同鲍叔牙谋事,我把事情办糟了,他不认为我愚蠢;我三次从阵地上逃脱,他不认为我胆小怕死;我做官被驱逐,他不认为我不肖;我辅佐公子纠,败而被囚忍辱,他不认为我不知羞耻……”“生我者父母,知我者鲍子也﹗”


公元前685年,在当时已任太傅的鲍叔牙的力荐下,管仲被齐桓公接纳。在他与齐桓公第一次对话时说:“朝廷似船,百姓似水,……必须拿出爱民的措施,民安国才能安,富国民才能富。同时要对百姓进行教育,使其懂得礼仪廉耻,民风就正了。”他还说:‘可以把行政管理与军队管理结合起来,工商之乡解决财源,每户出一个士兵,每五户为一轨,设轨长一人;二百人为一连,设连长一人;十连为一乡,可称作旅;五个乡为一个军。农闲时练武,居则同乐,死则同哀,守则同固,战则同强。有这样一支三万人的军队,攻无不克,战无不胜,主公可以横行于天下’。通过对话,齐桓公很是赞同管仲的观点。管仲被任命为大夫,开始了他的从政生涯。通过实践,管仲的才干逐渐显露出来。公元前684年,齐桓公拜管仲为相国,支持管仲对内大胆进行改革,对外高举起尊王的旗帜,实施管仲的称霸不用兵车战略。经过数十年艰苦奋斗,终于完成“九合诸侯,一匡天下”之大业,使齐国成为春秋初期最强大的国家。以管鲍经商分金相让,思利及人,到让贤从政,以及为人高风亮节,开拓进取,君臣和谐等方面,都应该是我们阜阳人的文化底蕴。我们应该以此为荣,并作为改革和创新的动力,用阜阳的崛起,使世人重新认知“走千走万,不如淮河两岸”的说法,使世人加深对淮河文化的认知。


第三,齐桓公与管仲的互相支持,使得齐国改革主张顺利实行,造就了君臣合作的和谐典范,从而使管仲的改革主张和实践充分展现出来:管子在齐国推行改革,把军事组织与居民组织相结合实现强国富民。在全国划分政区,组织军事编制,设官吏管理;建立选拔人才的制度,士经三审选可为“上卿之赞”(助理);按土地分等征税,禁止贵族掠夺私产;发展盐铁业、铸造货币、调剂物价。对外,他制定务实固本、尊王攘夷、抑强扶弱 三大政策,联合北方邻国,抵抗山戎族南侵,这一外交战略也获得成功。后来孔子感叹说:假如没有管仲,我也要穿异族服装了。管仲还提出“礼、仪、廉、耻”四维主张,认为四维不张,国乃灭亡;他提出“仓廪实而知礼节,衣食足而知荣辱”的观点;他说:“以道养兵,人民和睦,以德养兵,人民团结”。管仲改革成效显著,齐国由此国力大振。


管仲是世界上最早提出以水为万物本源的唯物思想。他当过公子纠的傅(老师),在人类文明史上第一个提出了“一年之计,莫如树谷,十年之际,莫如树木,终身之计,莫如树人”的育人思想,《管子》这是中国最早的教科书蓝本。《礼记.玉藻》中说:“酒过三巡,管仲退席 ”。阜阳文史专家刘奕云先生说:“此意是,高尚的人饮酒,饮一杯就颜色温和,饮二杯就开怀畅言,饮三杯就可以悠然退席了。”管子认为:“沉于乐者反于忧,若何其沉于酒也。”最终使管仲成为中华千古第一名相,并且形成法家优秀文化的代表。我们以“分金台”承载管鲍文化内涵,以此建成阜阳文化名片,打造阜阳文化高地,应该是一次历史机遇。


第四,其思想文化影响深远。春秋战国时期,阜阳属于楚国。先秦时期杂说横流。阜阳大地上生成了诸多文化现象,并孕育了达则兼济天下的政治主张和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态度,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。管仲的著作颇丰。据研究,《管子》是一部托名的阐述“霸道”的大书,说明《管子》这部巨著是那个时代的产物,具有历史的代表性。《管子》24卷,85篇﹙今存76篇﹚,达15万字之巨,内容极丰。书中包含道、名、法等思想,以及天文、舆地、经济和农业等方面的知识,对生产、分配、交易等均有论述,其中,《轻重》等篇,是古代典籍中不多见的经济文件,对生产、分配、交易、消费、财政等均有论述,是研究我国先秦农业和经济的珍贵资料。此外,《水地》篇提出了“水”为万物之源的思想,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色彩。《度地》篇专论水利,《地员》篇专论土壌,对研究古代农业具有重要价值。《心术》、《白心》、《内业》等篇,含有道家关于气的学说。这对后世影响深远。其学说在春秋战国极为盛行,形成一个庞大的学派,被列为法(管子)、儒(孔子)、道(老子)、墨(墨子)“四大显学”之首。当代学者藤新才在《管子白话今译》导言中称:“先秦诸子之精深,无出《管子》其右者。孔、孟、老、庄、申、韩、荀、墨所不及也。……而又远非《吕氏春秋》与《淮南子》之属所能仰望项背。”这说明管子文化在中国古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。其法家思想,一直到汉朝的董仲舒“废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的儒家思想之前,管子的影响是很大的,应不在孔子之下。但是到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,孔子的地位直线上升,而管子的地位直线下降。到了宋朝理学兴起,管子的地位下降更明显。直到晚清政府衰败,国弱受欺,人们才重新发现管子学说“强国富民”、“依法治国”的实用价值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孔子(公元前551年—前479年,比管子小172岁)的《论语》中四次评价管仲,并在《论语.第十四篇.宪问》中说“管仲相桓公,霸诸侯,一匡天下,民至于今受其赐。”。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说:“管仲,世人都称他是贤人。”傅咸《感别赋》中说:“悦朋友之攸摄,慕管鲍之遐踪。”后人常用以比喻交谊深厚的朋友之情,并有“管仲乐毅”之美誉。梁启超评价管仲为“国史上第一流人物,中国之最大政治家,而亦学术之思想界一巨子也。”管仲这位春秋初期的先哲,被评价为中国罕见的集立德、立功、立言为一身的历史人物。其理论博大精深,罕与伦比,涉及到政治、军事、经济、伦理、道德、外交、教育等方面。在中国形成的三条文化线中,(一条是黄河文化的代表---齐鲁文化,一条是楚文化的代表---长江文化,另一条是中原文化的代表---淮河文化)。管子思想代表着淮河文化,孔孟思想代表着齐鲁文化。管子文化是孔孟为代表的齐鲁文化的先驱和来源。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时,来到颍上,专门到管谷村,进行访问,还要住上一宿。其驻地留下了颍上八景之一的“文地春风”之处,此地不被蚊虫侵扰的美好传说一直流传至今。 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第五,借此可以把管仲、鲍叔牙“户口”(管鲍文化)迁回家,融入阜阳先哲的行列。管仲鲍叔牙这两位老乡,出生在颍上,分金在阜阳,从政在齐国,终老在山东。曾作为山东政治中心近2000年的齐国故都---淄博,一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。这也应归功于管鲍,因为他们的事业成就于齐国。但阜阳是他们人生的根基。他们生于颍上,分金于在阜阳,这是不争的事实。其户口应该迁回来,入住阜阳老乡所彪炳的分金台上,使其成为我们阜阳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有人说,谁有了文化资源,谁就有了知名度和商机。难怪河南的鹿邑与安徽的涡阳一直在争老子的故乡所在地;江西与安徽对朱熹的“户口”亦曾有过争论。诸如此例的情况远不只一处两处,只不过外地还没有理由争“分金台”这份古文化遗产,因为唯阜阳仅有!


一位管子文化研究会的同志说:“管子到齐国从政以后,就再也没有回到故乡来,他一走就是2000多年。他的户口也该迁回来啦”。我们正可以重建分金台的机会,请回管鲍,入住“分金台”,通过这个平台,让更多世人了解管子其人、其书、其思想,把管鲍古老文化遗产发扬光大,形成管仲文化独有“板块”。恢复重建“分金台”,进行标志性建筑,对承载管鲍文化,是完美的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好方法。对法家优秀文化的发掘,是一种精神探求,也是一个文化思想定位。


第六,从作用看,把“分金台”建成阜阳的标志之一,具有很好的文化名片作用。国家有民族文化,地方有区域文化,企业有特色文化。有人说,一个城市没有自己的特色,没有自己的个性,没有自己文化的城市是没有生命力的。就连马英九都说:“工程可以使一个城市变大,但只有文化才能使城市变伟大。”知识相互渗透,文化互相影响,历史往往通过它的文化,实现传承和创造。作为正在大建设的皖西北中心城市,用我们阜阳的独特文化资源——“管鲍分金台”承载起来,会使颍上的管鲍祠也相得益彰,也可让管谷村的“文地春风”吹起来。

让我们建设阜阳自己的城市标志,用2600多年前管仲叱诧风云的历史故事,用阜阳人自己的风格,自己的叹喟,自己的时尚,用“分金台” 的标识,竖起阜阳自己的文化名片,通过其文化效应,从“滨水城市”大建设,到“百亿粮仓”打造及“百姓厨房”创建的经济发展中,用阜阳文化名片建设注入强有力的文化软实力。让它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,使阜阳的“中国书法城”到“中国书法名城”相辉映,让皖西北中心城市伟大起来,为实现中国梦的软实力崛起增砖添瓦。


第七,对于“分金台”重建的想。

(一)分金台以建在古遗址之处为最好,即东岳庙以南,纺织厂以北的地域。范围能达到南从纺织厂往北到东岳庙,在纺织厂的现有宽度,建个“分金台”文化区。按照阜阳文化产业建设规划,创建阜阳的文化高地,不断汇集阜阳的特色文化,慢慢形成象南京夫子庙的文化内涵,成为阜阳乃至安徽、中原的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基地,形成“分金台—-管鲍祠---文地春风”文化旅游专线,或者加入大别山红色专线,或者优化生态园、八里河、迪沟本地游等路线,使之逐渐形成北有“孔府”,南有“分金台”的中国古典文化两座大山(管子法家文化,孔子儒家文化)的“中国古文化双峰”相对应局面。

(二)重建形式,可与江苏盱眙“分金亭”相借鉴。据《泗洪县志》记载,春秋时期,管仲、鲍叔牙在古泗州(今泗洪县)境内合伙经商时的一天,他俩行至在一条乡间土路时,斩蛇得金,旋即分金于当地南北两村村民,很受当地百姓赞赏。后人感念管仲和鲍叔牙的分金精神,把南边的村子改为管村,北边的村子改为鲍村,即当今的管集、鲍集。当地百姓又于明代建“管鲍分金亭”,以示纪念。据说,亭高6米,四边形,刻有两人画像,其中两边是经商时的,另两边是当官时的。现在,当地以“分金亭酒”来纪念这个美好的故事传说,以弘扬当地人文精神。

我们阜阳的“分金台”,其建设年代应在管仲从政期间(前685645)或稍后的时间,阜阳人为褒扬和纪念两位老乡的友谊和丰功伟业而建的分金台,其年代肯定要早于分金亭,且其文化内含要丰富、博大精深得多。我们可以围绕台式概念,发挥思维空间,集中专业、团体、大众智慧,尽量完美的形式,展现出管鲍文化的宏大内涵,使之成为承载法家文化的代表、展现淮河文化发源地之一,成为推动皖西北文化建设的重要动力。

(三)重建途径:阜阳分金台的重建,可结合城市规划,以教育基地、古遗址修复、文化建设等形式,均可。具体达到什么样的水平,依据文献和相关资料,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,集中阜阳贤达们的智慧,就一定能打造出我们阜阳自己的、符合历史文化的名片来。


第八、 对分金台故事的启示

(一).管仲与鲍叔牙理想状态的本真人格,代表着实践理性的善。管鲍分金相让,说明他们互相了解、诚信、友善、尊重、互信、互帮、互助,奠定了中华优秀文化“朋友有信”交友思想。这种思想有利于践行“诚信、和谐、友善”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这是我们正在建设诚信社会所需要的。

).作为百官之首、千古第一相的管子,与齐桓公的合作状态达到和谐的最高境界,成为君臣合作的伟大典范,应是我们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楷模。

(三).齐文化或管学与鲁文化或孔孟之道,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两座大山,历史地、长期呈“两峰对峙、双水分流”态势。管鲍文化为代表的法家文化,是诸子百家之源头,客观上也是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的先驱和来源。笔者认为,北有孔府承载儒家文化,南应由“分金台”来承载管鲍的法家文化。司洪贤老先生在《阜阳地名掌故及人物》中的“分金台”中说:“时光已度过两千五百多年,春秋时期的两位著名政治家在阜阳经商分金的事迹流传千古,‘分金台’的遗址尚存。愿我阜阳政界、文化界领导速把‘分金台’东岳庙重建起来,并塑造起管、鲍遗像,作为旅游景点,以教化后人”。

(四).在中国的历史上,从秦至汉武帝之前,是法家文化为治国之道。汉武帝实行董仲舒的“废黜百家、独尊儒术”之后,视儒家文化为国学,使中华文明达到世界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之首,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相符相成地得到极大发展,民族文化达到世界前列,并一直保持到十世纪。但自宋朝以后,中国慢慢落后了。究其原因,治国之道,应该安内也要攘外,才能立足世界民族之林。大宋王朝一直被撮尔小国侵扰,后多次被日本不断侵略。据资料记载,在明治维新后的70多年里,日本曾发动和参加过14次侵略,其中10次是对华战争。侵略中国,变中国为日本的殖民地,已成为日本的基本国策。中日战争,八国联军,可把中国人害苦了。特别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,面对东西文化的大比拼,尤其需要大智慧。管子“依法治国、富国强兵”理念重新被重视起来,是历史的必然。

(五)读好《管子》,竖起中国人的精气神。十多万言的《管子》,比《论语》、《道德经》都早,是一部古代的百科全书,被称为“百家之源、学术鼻祖”。《 管子》的显著特色,是它的思想的通融性。可以说,它是一部汇聚百家学说的著作。在《管子》中,可以看到儒家的思想,如《牧民》篇称礼、义、廉、耻为“国之四维”,称“四维不张,国乃灭亡”;可以看到道家的思想,还是《牧民》篇,称“下令于流水之原者,令顺民也”,与《老子》“圣人无常心,以百姓为心”颇为相符;可以看到法家的思想,如《修权》篇称“法者,将用民之死命者也”,颇似“商君书”的口吻;还可以看到阴阳家的思想,如《幼官》和《幼官图》,其努力将人事行为限定顺守时令的用心,正是阴阳观念的硬核;此外,墨家的非攻言论,农家对地利的筹划,兵家的战事计谋,等等,都能在《管子》中分明地嗅到它们的气息。……其真是一部什么学术思想都可以拿来为用的”大书。


管子思想源于齐文化的奠基人姜子牙,管学是中华国学之祖。我们把“分金台”作为阜阳的核心文化进行建设,使其成为阜阳乃至安徽和全国的文化亮点,这应是历史赋予的使命。在我们传承儒家文化和其他优秀文化的同时,也把法家文化重新重视和展现起来,这符合当前依法治国、富国强兵精神。习主席曾近十次引用管子名言谈治国理政。他引用管子的话说:“以天下之目视,则无不见也;以天下之耳听,则无不闻也;以天下之心虑,则无不知也。”他还谈到核心价值观和管子理论的关系,认为儒家的“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心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的思想源于管子。我们有责任、有义务学习好、研究好、实践好、宣讲好管子文化、管子思想,为更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努力。


参考资料

1.高连欣著《管子传》: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年7月第二次印刷

2李山译著《管子》:中华书局2016年1月北京第1版

3郭因. 龚武主编《管学论集》黄山书社出版

 

作者.《阜阳邮电志》主编.电信工程师.阜阳政协文史委特邀委员. 退休干部.电话.15345682736


2016年9月